呼吸的方式,大致上可分成四類:
1.風——在激烈的運動之時,或者剛剛做完激烈的運動,如打籃球、踢足球等時,呼吸的速度及強度如颳風,均不宜打坐。
2.喘——在感到恐懼、緊張、病痛、虛弱、興奮、疲倦之時,必定情緒低落,心神昏暗,也不宜打坐,要躺下或坐下休息而至平靜舒暢之後,始可打坐。
3.氣——是指普通人的平常呼吸,每分鐘十六至十八次呼吸,而自己可以聽到呼吸聲。此為初心打坐者最低的要求,也是安全的呼吸的速度。
4.息——此又可分為四等:
(1)鼻息:打坐時用鼻孔呼吸,是基本的方法,最初的速度也是每分鐘十六至十八次。與氣不同者,是聽不到呼吸聲,呼吸是平常的速度,所以吸氣及呼氣,主要是靠肺的自然的律動,不得以注意來控制它,否則速度快了,會頭暈,慢了會胸悶。如發覺呼吸有困難,例如頭暈或胸悶之時,當注意調息,宜以四秒鐘左右做為一呼一吸的時間長度,最有效。
(2)腹息:仍用鼻孔呼吸,但其呼吸的重心不在肺部,而在小腹部了,初學時不宜勉強用控制及壓氣的方法,把吸入的空氣逼入丹田(小腹部)。通常學打坐的人,經過一段時日之後,呼吸氣必然自動地通過橫膈膜而到達丹田,那時,修行者的身心,會突然感到輕鬆舒軟起來,呼吸也愈來愈慢,愈來愈長,愈來愈深,愈來愈充足,不僅感到肺部充足,丹田充足,乃至全身的每一個細胞,都感到充足。漸漸地呼吸的自然律動,不在肺部,而在小腹了。但那不是把小腹隆起,而是以小腹取代了肺部的功能。
(3)胎息:胎兒在母胎內時,不用鼻孔呼吸,是以與母體相連的循環系統來呼吸。修行禪定的人,由於腹息的更進一步,便不用鼻孔呼吸,每一個毛孔,都可能成為呼吸器官。此時脈搏,若有若無,但其仍須仰賴體外的氧氣來補給身體的所需。此時以大宇宙做母胎,自己的身體即是胎胞中的嬰兒。
(4)龜息:動物之中,有的烏龜,壽命極長,甚至將其埋入地下數百年,無飲食,無空氣,也能繼續活下去。打坐而至第四禪的程度,自然不需呼吸空氣,甚至心臟也停止跳動,不同於已死的屍體之處,乃在於不腐臭爛壞,其生理組織仍是活著的人。
此便介於胎息與龜息之間,定力愈深,則愈近於龜息,乃至全住於龜息的狀態。此時,修行者的身體,已自行形成了一個個別的小宇宙,以其體內的氣或能的運行,自給自足,不必再從體外吸取氧氣來供給體能的消耗了。
當然,初學打坐的人,不可好高騖遠,操之過急,應該先把鼻息練好,再能到達腹息,已不錯了。
聖嚴法師(2020)。禪的入門方法 。載於法鼓文化(編),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,04-03 《禪的體驗.禪的開示》(頁38-頁40)。臺北市:法鼓文化。取自:https://ddc.shengyen.org/?doc=04-03-004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