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谈什么是“空”

「空」的梵文śūnyatā是對「有」的否定,但又不同於虛無論的斷滅見。

空的意思,在原始佛教,便是從生滅現象的觀照而發明的。所謂此生故彼生︰煩惱起,生老病死生;此滅故彼滅︰煩惱滅,生老病死滅。有生有滅,生滅無常,便是空。

大乘中觀的空義,是依龍樹菩薩《中觀論》所持的見解為準,該論〈觀四諦品〉有二偈,相當重要。

以有空義故,一切法得成;

若無空義者,一切則不成。

這明言空義,能成就一切法,若無空義,一切法都不得成就。空是無礙無阻義,如果遇到任何阻力,便表示自心中尚未能實證空義,也未能以般若智慧來照見諸法似有而實空。什麼原因呢?則另有一偈云︰

眾因緣生法,我說即是無;

亦為是假名,亦是中道義。

此與原始佛教所說「此生故彼生,此滅故彼滅」的道理相同,凡是因緣合成的現象,自性皆是空的,不僅自性空,此空也是空。說諸法是有,是有的假名;離開有無二邊,即是中道,即是《般若經》所說的空義。

聖嚴法師(2020)。第一篇 心經禪解 。載於法鼓文化(編),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,07-01 《心的經典──心經新釋》(頁23-頁25)。臺北市:法鼓文化。取自:https://ddc.shengyen.org/?doc=07-01-002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